Marco Wong 為父的心:把證書厚度轉化成孩子生命厚度的培育
為父的心:把證書厚度轉化成孩子生命厚度的培育 在今天事事講競爭、快人一步的時代。父母要看見孩子的寶貴,不重未來價值的培養孩子方式,變成小數一群。 越是做生命培育工作越久,我越是發現,生命有許多痛苦根源是來自一個人不能擔當自己角色,不能做心中的自己,生命中長存著一份從不滿足的空虛。 好可惜的是,在這世界上,一個人能做自己是多麼的荊棘滿途。一個成人能否安然的做回自己,乃在於他在孩童時,父母培育是以「價格」抑或是看見孩子「寶貴」定位,殿定了孩子未來的是否快樂與幸福。 深信讀到這裡,大部份父母都會認為自己一直都是看孩子為寶貴,以孩子快樂為培育重心。但在這點上,在我多年與香港青少年及家庭同行的觀察,我有共通的總結:大部份父母培育孩子的動機方向,是以孩子未來俱競爭力或是害怕孩子落後於人的「恐懼」為主導。 在社區,我們不難的看見,由懷胎十月至嬰兒期時,無數父母為孩子入能入到「心兒」幼稚園而張羅。有些「孟母三遷」只為到心儀校網,一些為入到好的學校而為孩子參加無數「證書課程」增加孩子生命的份量。所以,孩子在求學期間,父母都會盡己所能,讓孩子累積形形式式的証書。彷彿,證書厚度就是孩子未來的保證,保證能有較大機會入到好小學,有好的小學能入到好的中學,有好的中學便入到大學,有大學學位孩子人生就有了保證的「競爭力」。我不是扮清高的說上述種種皆不好不屑一顧,我會去告知各位:上述種種都是把「外在」所謂重要的加砌「貼金」於孩子身上,孩子要窮他們所有的時間重重覆覆去追逐。那麼他內裏呢?他自我價值呢?他認識自已嗎?他滿足欣賞他自已嗎?他能安然於自已嗎?他可以和自己和平相處嗎?他在一個人時能攸然自得、樂得自然? 我可以告訴大家,以我經歷所見,答案是否定的,大部份的孩子,內裏都是空空的,不知道自己為何要讀書?不知道為何而那麼忙,到底在追什麼?懷疑自已到底是誰?君不見,現今年青人擁有無數證書,但卻無人生方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共同的「在乎」: 在乎我們是否能「找到到自已」「做自己」、「實踐自已」、「活出自我真正價值」。 我們不難發現每個孩子天生出來就與生俱來便有獨特的個性,在孩子一路成長時,有他們特別的好奇、興趣、關注、才華、個性。這就他們的獨一無二由上天賦予的獨有價值。當孩子在一路成長過程,他們自小就不能做自已,而去活在別人的期望,擔當別人要求與角色。我們能想像及預計到,那孩子在未來就算是多麼成功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