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9的文章

麥何小娟:論移民 IV -照顧子女篇

【論移民 IV -照顧子女篇】 我們可以話是「隻身」到澳洲移民。 當時,我們沒有親戚、沒有朋友。 除了要面對沒有親朋戚友的孤單外,我們還要應付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子女的重擔。除非你的家境是非常富裕,才可以負擔起請 babysitter 長時間到你的家中照顧孩子的! 在這𕚃,孩子兩歲可以入讀幼兒中心;五、六歲上小學。當時明詩未足兩歲。 我們人生路不熟,當地的社會福利機構幫我們配對了一位日間全職在她家中照顧五個孩子的babysitter。 晚間,我們要預備好明詩第二天的午餐,早上帶去這babysitter 的屋企。 因我們有兩個子女,上班前的情況都十分緊湊!除了要凖備自己早餐、午膳的食物盒、照顧自己梳洗、更要照顧孩子出門。 我和外子,一人照顧一個,更要在上班前把孩子送往照顧者的地方,之後才駕車上班。 下班亦如是,我們一人負責接一個孩子回家。 之後就要開始另一項下班後的「工作」,包括煮食、給明詩BB餵食、照顧兩個孩子洗澡、其他梳洗、跟孩子唱歌、玩耍、看圖書等等。 最辛苦就是孩子生病的時候,他們生病時,當然是不能送往 babysitter 的家或幼兒中心的。 我倆的工作基本上是要在聖𗩙前後請長假,平常是不方便連續多天請假的。 唯有求求一些不熟識的朋友幫忙幫忙,但心底裡就真的感覺十分尷尬了! 當地有法律規定,12 歲以下的孩子不能獨留家中,加上我們的兩個孩子年幼,沒有親友更遑論傭人的幫助。於是,平日我倆都不會丟下兩個孩子給另一半辛苦的。  因此,我們的生活都是牢牢的四個經常捆在一起! 除了上班時候,落班後及放假時都沒有什麼私人空間的。😅😅 至於移民的其他生活範疇,下回再談吧! #移民   #照顧孩子   #爸爸也要當髮型師   #移民的苦與樂      #麥明詩BB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

◎ 其實,缺愛的人最容易「善良」 有時,善良是絕望的掩飾,容易把自卑、懦弱、孤獨、好欺負誤當成善良 因為沒原則的善良,才讓社會給了我們無盡的絕望 過度善良的人,總是經歷過無法求助,也無法自行救贖的困境 ◎ 善良是你的優點,不該變成你的弱點 不能否認善良,但善不能被惡利用 當你的善良成為一種盲目的犧牲,你就真的會變成集體惡意下的犧牲品 可以善良,但我們不能總受了外傷,還受內傷 我們要保持自己的善念,但我們的柔軟不能讓別人任意糟蹋 人應該善良,但一定要有原則,有一點脾氣。 要有骨氣,才不會讓那些欺軟怕硬的人欺負你; 要敢於拒絕,才不會讓那些心機深重的人利用你; 要有自己的原則,才不會在生活中一直忍氣吞聲。 請做一個柔軟而有鋒芒、善良而有原則的好人。 取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 **************************** 這位作者談人際界線,是相當有名的。她的文字,有點尖酸、有點辛辣,比較不同於以往版面上的風格,不過,讀起來很過癮,蠻挑戰傳統的道德思維。 「很多時候,你以為別人找你幫忙是因為把你當朋友,其實不然,他們不過是覺得你脾氣好,容易說話還不懂得拒絕,就利用你罷了。」 像這一段描述,非常寫實,雖然難入一些人的耳。沒有界線,就容易變成被操控的對象,還能被利用,就會是朋友,一旦某次偶然拒絕,背後就可能罵聲連連。 所以我在跟某些人際技巧比較弱的人討論時,會特別強調,如果不會拒絕,至少剛開始要裝成「不好惹」。要不然,只要被人發現不懂得拒絕,常常事情就會往人身上堆。 只可惜,這本書能分享的篇幅不多,要不然裡面的案例,很適合拿來做討論。這篇摘文把這本書大概的重點,描述了出來。所謂鋒芒,我的體會就是要有界線,在對方越界的時候,敢於表達情緒。 我對於我自己被講成「好人」,尤其是傳統上定義的好人,常常會有警覺。我雖然不太像壞人,但我寧可被當成不好說話的人,也不太想當好人。 不貪圖名聲,就少一些麻煩,這跟傳統上的邏輯有點相反。 祝福各位,能做自己喜歡的人就好! **************************** 要善良,但也要有點鋒芒 【文/慕顏歌】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脾氣很好卻不懂得拒絕的「老好人」,我曾經也是。 我們之所以成為「老好人」,是因為在我們的心中,這樣的「老好人」容易與人相處,只要友善待人就可

Ricky Chan: 培養孩子怎樣看待不完美的世界

培養孩子怎樣看待不完美的世界 今年暑期工作坊有很多有心的家長朋友參加,差不多每逢小息都一起探討不同培育孩子的問題。其實當家長越是了解老師教學模式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他們就越煩惱選校轉校的問題。 有一位家長,分享了孩子所讀學校老師及風氣的問題,亦擔心無法容讓孩子發展思考和建立自信,即問我:「是否應轉校?香港有哪些學校是用我們建議的模式?」但實際是我就算為一間學校提供了三年培訓,也不能確保學校一定朝著這方向繼續發展,除非是參與我們認證的學校;但就算是認了證的學校,亦無法確保校內每一位老師,每一天,每一節都會以這較理想的模式上課。 家長聽罷既緊張,亦失望,更多次提及學習環境對孩子影響的重要,又再問我:「是否要讀國際學校或到外國讀書?」我回應其可試試看,但再分享說:「我曾到外國觀課,也見很多外國老師並非用我們認為理想的方式教學!」家長聽畢就更沮喪,還希望我們快些將這較理想的模式推展全香港。 見這位家長絶望、無奈的表情,我便再補充說:「對!老師的教學法和學習環境對孩子很重要,當然我們可盡力去尋找,但倘若暫時無法找到最理想的,我們應怎樣處理?是否不停質疑學校、老師不妥善的地方?不停替孩子面試轉校?如果這樣,我們會導向孩子不斷以負面角度看事情、看環境、看人,對未能達完美和最高要求的環境不斷抱怨,全心只著重要求環境遷就自己,而不會想自己有否可少許諒解遷就適應的空間?這樣,孩子將來與任何人相處、到任何地方生活工作,都不會有快樂和幸福的,因我們的世界就是充滿不完美,包括自己!」 記得有次,我兒子對我投訴他老師針對他,當眾責備他(當然刺激其杏仁核及影響腎上腺素的釋放),後來我透過提問(思維導引方式)他當時情景、老師平時對他的態度、及有多少不同的可能性老師會如此?他的觀感就慢慢改變,決定第二天親自去問老師作了解溝通,最後他和這位老師的誤會化解了! 在我而言,看到很多香港學校及課堂情況,我都是十分緊張和不滿的,接觸我多及看多我文章的都會了解,雖然我不滿那些老師正在傷害孩子的信心和動機,但我亦了解老師他們也是得不到適切的培訓,而人腦改變亦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因此我只能接納他們,盡力培訓,改善到一位得一位,一間得一間,縱然辛苦了十多年只能為五十間學校提供上述的培訓,亦只得三間學校被認證,學校申請優質教學基金也多不果,但人生就是如此,世情也必有限制和不如意,唯有咬緊牙關,做好自己! 我認

麥何小娟: 論移民Iii

【論移民 III 職場- 溝通/種族歧視】 移民四年的這段日子,除了明詩出世之後,我放了三個月產假,其餘的時間我都是全職工作。 讓我分享當時工作生活的一些點滴和感受! 當年,因我是以專業的資格移民,所以在申請前必須考專業試。 除了專業試,還要考英文試。 當時,我被澳洲評為當地土生土長的英文水平(native level)。 在工作開會時,我跟同事的溝通是完全沒有問題。我亦有用英語主持講座和為他們進行培訓。但奇怪的是,在日常某些同事羣的閒談對話時,我會有時覺得迷失,真的不知道他們正在講些什麼! 原因是,在非正式場合溝通時,他們會用一些俚語(slang )或講及一些當地文化(例:當地明星)的事情,是我難於明白的! 另外,有很多朋友問我,在文明的澳洲,有沒有種族歧視? 我的答案是 ‘Yes and No’ 。 這種情況通常多出現於一些缺乏自信心或安全感的人身上。舉個實例,因我不是土生土長,雖然英語能力沒有問題,但仍是帶㸃香港式的英語口音。我曾經多次被一位文員,用恥笑的態度,模仿我的口音重覆我所說的話。 後來,我向管理層投訴她,才揭止了這些歧視性行為。 實際上,我已是幸運的,因為我任職機構的行政總栽,並沒有歧視我而且十分欣賞我的工作,還讓我晉升至管理層。其他專業職級的同事對我亦相當友善,還成為摯友。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跟他們仍有交往呢! #論移民 #移民的溝通 #種族歧視

【如何養育男孩?】6-13歲關鍵階段:孩子學着成為男人,父親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如何養育男孩?】6-13歲關鍵階段:孩子學着成為男人,父親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男孩到了6歲左右,一個巨大的變化出現了,此時,男孩突然變得男人氣十足,喜歡舞刀舞槍,扮演超人,與想像中的壞人較量,大聲吼叫,他們更喜歡和爸爸在一起,留意爸爸的一舉一動,想向他們學習,模仿他們,他們的目的就是學着做一個男人。所以父親千萬不要忽視這一點,不然孩子可能會時不時製造一些麻煩,比如:可能會偷東西,可能會尿床,可以會在學校攻擊別的孩子,可能還會有其他不良的行為,但是他們這樣做僅僅是為了引起父親的注意。 這個階段,爸爸的榜樣力量就很重要了,這可是給兒子樹立英雄形象的關鍵時期啊!那麼父親應該怎麼做呢? 1、抽空多陪伴孩子,即使你有一份非常忙的工作,那也要抽出周末或者假期來陪伴孩子,這是底線,父親們聽好了,這句話是全書中最重要的一句,如果做不到的話,那麼你的兒子在生活中就會遇到很多問題,這都是你造成的,其實父親大可以為了家庭選擇一份適合的工作,就算薪水稍微低一點也無妨,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孩子應該是最重要的,如果爸爸不在身邊,孩子會找一個人來代替,並對這個人產生很強的依賴感。 2、打鬧遊戲很重要,想要和男孩相處,一定要學會打鬧遊戲。孩子在打鬧中所學到的東西對以後的成長有深遠的意義,這是他們成為男人所必須經歷的一課,比如:知道怎樣玩的開心,弄疼哭了怎麼辦,什麼時候開始遊戲,什麼時候結束,打鬧事先可以告訴孩子一些規矩,以防失控,比如打鬧不能傷害他人,也不能傷害自己,制定好規則問下孩子:你能做到嗎? 3、告訴他童年的故事,他喜歡父親講他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想見父親的朋友,也想知道父親是怎樣賺錢養家的。 4、絕大多數男孩喜歡戶外體育運動,他喜歡和你一起探險,一起體驗更大,更廣闊的世界,運動是塑造性格,體驗生活,和培養男子漢的最好方法,體育運動為男孩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接觸父親的好機會,應為運動是男人與男孩互動的主要方式,男孩通常會在運動中形成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當他們開始握着球拍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需要重要的人生道理了。比如: 輸了怎麼做(如果你輸了,不要哭泣,也不要打別人,更不能把球一扔了之) 贏了怎麼做(一定要謙虛,不要太抬高自己,否則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如何成為團隊的一員(互相合作,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認可別人的努力) 如果能夠做的更好(累也要訓練,要堅持不懈) 如何實現長期目

Marco Wong: 不願做「工人姐姐」工作,喊足五天的孩子

不願做「工人姐姐」工作,喊足五天的孩子 早前我帶了一個五天四夜的小學生野外遠足露營訓練 ,當中除了來了一個好特別的「血友病」孩子外,還有來了一個哭足五天的苦臉孩子。他在每逢要做營務時便會大哭起來。在營會中,實在好少會遇到哭足五天的孩子 。這孩子的哭泣背後給我們為人父母的來了一個很大的反思。 這孩子在第一天到達營地開始起營「工作」便開始哭起來……… 他在起營時大哭、在洗菜時大哭、在煮飯時又哭、在洗碗時又哭、在執背包又哭、在清潔營地執垃圾時又哭。。。。。。。還有許多許多做事場境。起初,我們以為他是掛念家人所以常常哭泣。但我經驗是,一般孩子在兩三天後便會適應,因他們與組員建立起關係玩起來,那份掛念家人的思念而哭的情感便會減退。但這孩子好特別,真的是幾乎是每逢做小組營務「工作」時,便會幾乎豪哭起來,我們眾導師實在攪不清這特別愛在做事時哭的孩子為什麼大哭得那麼利害,心中在猜:他是否感到在野外那麼熱的天氣做事好辛苦而哭?但又感到不是全部!終於我們在營會最後一天晚上孩子寫家書給父母,跟導師分享內容時「水落石出了」。 那孩子在信中的大部份內容都是描述他不明白為何一直都是在做「工人姐姐」在家工作,用文字向媽媽訴苦:原來他為著營會要是家中「工人姐姐」家務工作而哭泣。他感到不明白為什麼一個營會一直要做「工人姐姐」家務工作,自己要那麼辛苦。在他的分享中,彷彿認為自己是不應亦不用做這樣的工作,這些工作應是工人姐姐才做的。 回看孩子的反應,我們不能怪這孩子,現今的孩子確實自小便只需全心全意及全力的去「讀書」、「考試」,形成了時下大部份的新生代在「生活自立」、「生活細節」上等都大多不曉得,生活圍繞的是讀書、溫習、做功課及考試。我們下一代長在這種單一環境下長大漸型成除了讀書考試這玩意兒外,其他能力都欠奉,形成「高」分數「低」能力的現像。因為一個人的自立與自理能力、與人埋身協作的能力、在危急時判斷與決斷力、社會公義與關愛心腸等等可惜都不是在學校「室內」場境所能學到。而我更關心的是,這孩子如何看待那在家中「工人姐姐」所付出的及其背後的態度及看人價值。 他一直在做事時的哭泣,及最後自我揭示不想做工人姐姐工作的回應時,顯示出沒有感謝在家中一直在家中背後全心全意及拋下家人遠來為自己家庭打工的「工人姐姐」,以使到他們一家能「安居」,對工人姐姐付出沒有一份感恩之情;我更擔心的是那孩子會否有著一份高低視

有些道理還是要趁早學會的……

網路轉載: 有些道理還是要趁早學會的…… 1.你可能在一個人面前一文不值,卻在另一個人面前是無價之寶。謹記自己的價值所在。這就是人活著的道理所在。 2.最難受的思念,不是對方不知道你的思念,而是他知道卻無所謂。有些人,無論你怎樣對他好,他也不會留意,因為他的生命裡,你顯得微不足道。 3.如果最糟糕的結果就是會被某人拒絶,那就值得一試。 4.通常,每一個內心強大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個讓她成長的男人;一段讓她大徹大悟的感情經歷;一個把自己逼到絶境最後又重生的蛻變過程。一個擁有強大內心的女人,平時並非是強勢的咄咄逼人的,相反她可能是溫柔的,微笑地,韌性的,不緊不慢的,沉著而淡定的。 5.一個小女孩趴在窗檯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慟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頓時明朗。老人擁著女孩說:“孩子,你開錯了窗戶。”給自己開一扇樂觀的窗戶,讓生命中的幸福明朗一些。 6.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沒有結果,就不要再糾纏,久了你會倦,會累; 一個人,就算再留念,如果你抓不住,就要適時放手,久了你會神傷,會心碎。 有時,放棄是另一種堅持,你錯失了夏花絢爛,必將會走進秋葉靜羌。任何事,任何人,都會成為過去,不要跟它過不去,無論多難,我們都要學會抽身而退。 7.當你每天醒來的時候都有兩個選擇:1、醒來,再睡,繼續未完的美夢;2、醒來,站起來,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8.有的人,每天和你爭吵,卻不曾怪罪你。有的人,連爭吵都沒有,卻已經消失在人海。原來,冷漠比爭吵更可怕。 9.這個世界上你認識那麼多的人,那麼多人和你有關,你再怎麼改變也不能讓每個人都喜歡你,所以還不如做一個自己想做的人。 10.偶爾要回頭看看,否則永遠都在追尋,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 11.人生有很多路要選擇,選中一條,走下去,便會碰見這條路上的人和風景;而選擇另一條,則是完全不同的風景與人。有的人可能與你一起走,有的人留在原地;一起走的人,也可能在下個路口與你分開。沒什麼可哀嘆的,這是人生的必然,珍惜身邊與你一起看風景的人,並在下一個分別路口,灑脫地用力地揮揮手。 12.假如你想要一件東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來找你,就永遠屬於你;它若不回來,那根本就

洪仲清

她覺得自己不是好媽媽,她覺得在工作上的成就感,比當媽媽還多。她當媽媽的時候,常想太多,得失心很重,常覺得慌亂,不知如何是好。但是面對工作,反而能放得開,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公事公辦,這個態度受到同事與下屬的敬重,以及主管的欣賞。 她說:「孩子都不聽我的話,我覺得我是一個失敗的媽媽!」 我們真正失敗的時候,是我們在心裡宣告自己失敗,然後停止努力。知道自己做不到也很重要,怕是又要反覆經歷否認或怪罪的過程,就此卡住而無法前進。 在現在的社會,要兼顧各種角色,還要當一個被眾人肯定的「成功」媽媽,好比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到底什麼叫做成功?孩子聽話就是成功嗎?還是孩子有成就才是成功?還是要得到模範媽媽的表揚,才算成功? 一個當媽媽的人,常會跟孩子在各個生活層面拉扯。因為一個健康、正常的人,會有自主意識,會有不同於父母的喜好與做事方式。我們反而要擔心一個過度乖巧的孩子,會不會壓抑過了頭,情緒不斷累積而父母不知道? 有時候,聰明的孩子,叛逆期會來得比較早。他會用不同的觀點,來反思大人習慣的理所當然,並實驗與執行不同的可能性。像這樣的孩子,會提出與大人不同的想法,甚至討論、辯論,表面上看起來,就會很不像傳統的「聽話」。然而,這樣的孩子,比較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說不定對於自己認同的價值觀,更願意去貫徹執行。 用孩子聽話的程度,去定義媽媽是不是成功,這實在不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工作有目標,常用數字化的方式管理,追求效率。可是,親子關係,很難量化,像是「實施5次讚美,預計提升對媽媽的滿意度10分」,這實在是天方夜譚,還可能出現做越多反而被抱怨越多的矛盾。 各種關係,常會忽遠忽近的,這我們得要習慣。人無千日好,什麼時候,關係會突然轉折變化,我們真的不知道。 以青少年來說,對於茫茫未來,生理心理的劇烈變化,真的難免迷惘。他連自己都抓不住自己了,怎麼抓得住關係? 我幫助的一些孩子,常被認為不聽話。可是,一個不聽話的人,也常有很多地方值得欣賞。作為一個人,我不覺得乖乖聽話,然後非得要得到他人的肯定,才算有價值。 孩子不聽我的話,我會有些麻煩,會有挫折與難堪。可是,我更希望透過跟孩子討論的過程,讓孩子同時知道一個行為的利與弊,我希望孩子知道自己要什麼,什麼事對自己有意義。我並不希望教出一個,只懂得聽話的孩子,我也不希望孩子一直想要討好我,我更希望他懂得照顧自己。 我不希望他迷失自己

黃桂林教室: 人際交往善用眉目傳意

人際交往應善用眉目傳意   眼睛是靈魂之窗,亦是影響個人形象的因素之一,在人際交往中,目光交流 不僅可以相互交換信息、傳達彼此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能相互之間建立起信任 、理解。 演技精湛的演員,均善於運用眼神目光來表達戲中人物的心情,不同的目光 ,反映著不同的心理,產生著不同的心理效果。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 善用眼神,可以更快的拉近彼此的距離,建立良好的關係。   通過目光的接觸更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態與性格的不同: 當被別人注視而將視線突然移開的人,大多數屬於自卑,有相形見拙之感。 無法將視線集中在對方身上,並很快收回視線的人,多半屬於內向性格,不 善交際。 聽別人講話時,一面點頭,一面卻不將視線集中在講話者身上,表示對來者 和話題不感興趣。 說話時,將視線集中在對方的眼部和面部,是真誠的傾聽,尊重和理解。 另外,亦可注意改善一些溝通細節,有助加強溝通效果:   1、只注意自己手中的小物件,不看對方說話,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 流露;   2、仰視對方,是尊敬和信任之意;俯視他人,是有意保持自己的尊嚴;   3、伴著微笑而注視對方,是融洽的會意;隨著皺眉而注視他人,是擔憂和 同情;   4、面露不悅的斜視,是一種鄙視之意;   5、看完對方突然一笑,是一種譏諷;   6、突然圓眼瞪人,是一種警告或制止;   7、從頭到腳地看着別人,是一種審視;   8、彼此心存好感的兩人對話,會注視對方的眼睛,以示和諧接納;   9、話不投機的人相遇,一般都儘量避免注視對方的目光,以消除不快。   10、有人在交際中,喜歡戴太陽鏡,即使在室內或陰影下,也不將眼鏡摘下 ,是因為他不願讓別人從他一雙眼睛發現他的秘密。但是,戴著深色眼鏡與人 交往,目光不能等同的接觸,會造成一些隔膜和不悅。   眼神接觸技巧,是人際交往中值得注意的一個課題,可以在實踐中領悟運 用,並且有所改進。   1、如果你希望給對方留下較深的印象,你就要凝視他的目光久一些,以表 自信。   2、如果你想在和對方的爭辯中獲勝,那你千萬不要把目光離開,以示堅定 。   3、如果你不知道別人為什麼看你時,你就要稍微留意一下他的面部表情的 目光,便於對策。   4、如果你和別人碰面,覺得不自在,你就要把目光移開,減少不快。   5、如果你和對方

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做「剪蛹的人」

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做「剪蛹的人」 有一個人無意中找到一個蝴蝶蛹。 幾天後,他留意到蛹出現了一個小孔, 他就停下來觀察它。 過了幾個小時, 他見到裡面的蝴蝶 用它細小的身體掙扎從小孔出來。 看來很久也沒有一些進度, 小蝴蝶好像盡了最大努力 也沒有辦法出來。 這個人於是決定幫它一把,找來一雙剪刀將蛹的盡頭剪開。 蝴蝶這樣就很容易出來。 但是這隻蝴蝶的形態有一點特別,牠的身體肥腫,翅膀又細又弱。 這人繼續觀察…蝴蝶… 因為他相信翅膀會漸漸變大;而牠的身體會越來越小。 但……這情況並沒有發生。 小蝴蝶餘生只是托著肥腫的大身體和細弱的翅膀, 在地上爬著走。 牠永遠也不會飛行。 這個善良的人; 他不了解蝴蝶必須用牠細小的身體掙扎從這小孔出來,牠必須經過這個過程,蝴蝶才可以將身體裡的體液壓進牠的翅膀裡。 大自然…在此…有一個很奇妙的設計; 就是蝴蝶從蛹中…〝掙扎出來〞;是為著〝預備〞牠將來飛行需要的裝備。 生命裡面的〝掙扎〞是我們必須有的。 如果上天允許我們順利地過一生,我們也許就不會變得堅強。 也不會…成長。 所以當你碰到有逼迫或苦難時,記得有人正為你祈禱,最後你也會明白道路真理生命在你身上的計畫。 在教養孩子時,我們要小心喔! 我們很容易就成為那"剪蛹的人"! (網絡文章及圖片)

何小娟: 論移民(二)

【論移民(二)】除了要跟親人離別,還有工作的前途問題。 我們當時未有這種經歷,以為可以找到生計就可以了! 但其實,不可小看這方面的問題。 由其是對很多男人來說。  已經生兒育女的家長,很多都在事業上建立了一些良好的根基。  倘若移居外地,可能要重頭開始。  在外地,通常都會遇到一定程度的「歧視」。 不一定是因為你的種族或膚色,而是一些其他因素,例如你的語言和當地的經驗。 好彩的,可以找到你行業的工作,但很多移民都不能找到自己的行業而被逼轉行。 以我外子為例,他未移民之前,已晉升至高級學位教師。 到了外國,雖然仍然能註冊成為教師,但都找不到自己所長的化學教師職位。 基本上,是找不到教師的工作。 幸好,他都算是能屈能伸,願意轉職其他工作。 可是,只能找到一些非專業的職位如協助弱能人的康復員工作。 起初,還要幫助他們如厠等,他從未試過做的工作。 話說回來,在外國,高級和低級人士薪酬的差別,沒有香港這麼大。  因我和外子都有工作,加上香港有一些積蓄,所以生活也算無憂。 但意想不到的,原來要面對轉行和未能發揮自己的專長,可能對一個男士來說,會容易產生鬱鬱不得志的感覺。 後來,我發現這些對他的健康有所影響。 他的身體出了不少毛病,甚至於四年內還需要入院治療有兩次之多!他一向身體健康,無論在移民前或回流後,也沒有什麼大病,也不需要入醫院這麼嚴重呢! 不要以為香港工作壓力大就有很多問題。 我的領會是,無論居住環境有多好,對於一個事業心重的人來說,移民,可以是很大的衝擊,甚至可以影響健康的。這是我今次要提醒你們,要三思的另一個重要範疇。 下回再說吧! #移民外國

寓言故事: 你還在冷眼旁觀嗎?

你還在冷眼旁觀嗎? 一隻老鼠 看到農夫買了一個捕鼠器,連忙逃到院子裡,驚恐的對其他動物說:「房子裡有一個捕鼠器!」 公雞聽了 只是咯咯叫: 「這是一個與你有關的墳墓,對我不重要,它不困擾我。」 豬同情的說: 「我愛莫能助,但會為你祈禱。」 老鼠轉向牛,牛很淡定: 「我很遺憾,但這與我無關,因它動不了我一根汗毛。」 沒有動物要幫牠出主意,老鼠垂頭喪氣的回到屋裡,很沮喪的面對捕鼠器。 一晚,捕鼠器捉到獵物,農夫太太匆忙去看,因為很暗,沒注意捕鼠器抓到的是一條毒蛇,結果手臂被咬了,農夫趕緊送她到醫院治療。 為了妻子,農夫宰了雞,燉雞湯給她喝,但太太仍沒好轉; 為了餵飽來照顧太太的鄰居,農民又宰了豬; 幾天後,太太病情惡化過世,許多人來參加葬禮,於是農夫又宰了牛,款待親友。 有些事情表面看似無關,卻可能呈現始料未及的結果。 這則寓言中,捕鼠器下的犧牲者,最後竟是八竿子打不著的 雞、豬和牛! 生活在地球村,我們是命運共同體,不要以為與自己不相干而冷眼旁觀。

呂捷:讀書不是唯一,但請先告訴我,不讀書 你要做什麼?

呂捷:讀書不是唯一,但請先告訴我,不讀書 你要做什麼? 作者:呂捷 這幾年出現一種奇怪的論調叫讀書無用論。 網路上會看到這樣一組照片,第一張是比爾蓋茲(休學),第二張羅傑斯(休學),第三張,穿著便利超商的制服當店員(大學畢業)。 其實我滿討厭這種論調的。 很多年前我在上前三志願班的時候,有個學生來找我:「老師我最近在看比爾蓋茲傳耶, 我想學比爾蓋茲。」 我問他:「你知道他創建哪家公司嗎?」 「我知道,微軟。」 「比爾蓋茲念哪一所學校?」 「我知道是哈佛,但是他休學了,所以我覺得有能力的人不一定要大學畢業!」 「那你知道比爾蓋茲的第一張訂單 是誰給他的嗎?」 「ㄛ⋯⋯」 「是IBM。你知道IBM為什麼給他訂單嗎?」 「ㄛ⋯⋯」 「因為比爾蓋茲他媽媽是IBM董事。」 過了兩個星期,他又來跟我說:「老師我在看巴菲特傳。」 「你知道巴菲特第一次進證交所幾歲嗎?」 「我知道,十二歲。」 「那你知道他第一次進證交所的時候是誰接待他?」 「ㄛ⋯⋯」 「是證交所的董事長。」 「那你知道證交所的董事長為什麼要接待他嗎?」 「ㄛ⋯⋯」 「因為他爸爸是美國參議員。 你還想學他們休學嗎?」 為什麼要讀書? 有學生會問我為什麼要讀書? 我會說,人世間沒有什麼是你的全部,只有你自己是自己的全部。所以讀書的確不是人生唯一的一條路。 但是你能不能告訴我,如果不讀書,你想幹什麼? 如果你也不知道要幹什麼,那要不要先把書給讀好啊? 不管你喜不喜歡、願不願意、相不相信, 我都認為讀書是件好事,不管是體制內的(升學),還是體制外的(閒書),都是如此。 你覺得讀書沒有用,是因為你把書給讀死了。 當你在讀書的時候,不是讀這本書在跟你講什麼,而是要讀它的作者在想什麼! 你一定看過哆啦A夢(沒有的話應該是外星人)。 哆啦A夢在寫什麼? 白癡廢物加低能的小朋友,養了一隻奇怪的貓,打造頭跟身體一比一的完美身材,你小時候看哆啦A夢一定覺得可愛有趣。 可是當你長大後讀大學、研究所修到馬克思《資本論》,或是出社會經歷了磨練,你會發現,哆啦A夢的作者藤子不二雄先生是個社會主義者,哆啦A夢從頭到尾在講述一個社會主義的實踐。 😂誰象徵受壓迫的中下階層?大雄。 🤔誰象徵對中下階層同情者?靜香。 🤒誰象徵地痞暴力階級?胖虎。 😈誰象徵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