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

◎ 其實,缺愛的人最容易「善良」
有時,善良是絕望的掩飾,容易把自卑、懦弱、孤獨、好欺負誤當成善良
因為沒原則的善良,才讓社會給了我們無盡的絕望
過度善良的人,總是經歷過無法求助,也無法自行救贖的困境

◎ 善良是你的優點,不該變成你的弱點
不能否認善良,但善不能被惡利用
當你的善良成為一種盲目的犧牲,你就真的會變成集體惡意下的犧牲品
可以善良,但我們不能總受了外傷,還受內傷
我們要保持自己的善念,但我們的柔軟不能讓別人任意糟蹋

人應該善良,但一定要有原則,有一點脾氣。
要有骨氣,才不會讓那些欺軟怕硬的人欺負你;
要敢於拒絕,才不會讓那些心機深重的人利用你;
要有自己的原則,才不會在生活中一直忍氣吞聲。
請做一個柔軟而有鋒芒、善良而有原則的好人。

取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

****************************

這位作者談人際界線,是相當有名的。她的文字,有點尖酸、有點辛辣,比較不同於以往版面上的風格,不過,讀起來很過癮,蠻挑戰傳統的道德思維。

「很多時候,你以為別人找你幫忙是因為把你當朋友,其實不然,他們不過是覺得你脾氣好,容易說話還不懂得拒絕,就利用你罷了。」

像這一段描述,非常寫實,雖然難入一些人的耳。沒有界線,就容易變成被操控的對象,還能被利用,就會是朋友,一旦某次偶然拒絕,背後就可能罵聲連連。

所以我在跟某些人際技巧比較弱的人討論時,會特別強調,如果不會拒絕,至少剛開始要裝成「不好惹」。要不然,只要被人發現不懂得拒絕,常常事情就會往人身上堆。

只可惜,這本書能分享的篇幅不多,要不然裡面的案例,很適合拿來做討論。這篇摘文把這本書大概的重點,描述了出來。所謂鋒芒,我的體會就是要有界線,在對方越界的時候,敢於表達情緒。

我對於我自己被講成「好人」,尤其是傳統上定義的好人,常常會有警覺。我雖然不太像壞人,但我寧可被當成不好說話的人,也不太想當好人。

不貪圖名聲,就少一些麻煩,這跟傳統上的邏輯有點相反。

祝福各位,能做自己喜歡的人就好!

****************************

要善良,但也要有點鋒芒

【文/慕顏歌】

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脾氣很好卻不懂得拒絕的「老好人」,我曾經也是。

我們之所以成為「老好人」,是因為在我們的心中,這樣的「老好人」容易與人相處,只要友善待人就可以交到好多朋友。可現實中的有些情況是,這樣的「老好人」不僅可能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反而會被人利用和欺負,讓生活充滿困擾和麻煩。

我們選擇善良是應該的,但這種善良不應該是軟弱無力,任人擺布的,更不應該是毫無原則,不懂拒絕的。你要記住,那些一直故意麻煩你、一直讓你很為難的人大多不是什麼好人,更不會是你真正的朋友!

很多時候,你以為別人找你幫忙是因為把你當朋友,其實不然,他們不過是覺得你脾氣好,容易說話還不懂得拒絕,就利用你罷了。

不信你可以試試。他們在向你尋求幫助時笑臉相迎,覺得你幫助他們是理所應當的,一旦你拒絕他們,他們就立馬翻臉,說你千般萬般不好,還要故意為難你,找你的麻煩。

當你的善良表現出了懦弱和不敢拒絕的「姿態」時,你就只能忍氣吞聲,而那些「壞人」只會更加肆無忌憚地欺負你,利用你。

在這個社會上,太過軟弱和不敢出聲的人都是要吃虧的。

太過「善良」的老好人其實很愚蠢,活得也會很辛苦。

何必呢?

我的一位朋友對同事的要求有求必應,讓自己很苦惱。朋友和我交談後,第一次拒絕了同事,她言辭犀利地對那位同事說:「抱歉,我自己的事情都忙不過來,不能幫你了。」

那位同事擠出微笑說:「這不是什麼大事,一點小忙而已,舉手之勞嘛。」

「對不起,我真的沒有時間。」

「你怎麼連這點忙都不幫我,我們都是同事啊。」

「既然大家都是同事,那你為什麼就不能幫我分擔一點工作呢?」

那位同事無力反駁,只好悻悻地走開了。自此以後,我這個朋友再也沒有受到同事的為難,工作得舒心又愜意。

善良雖好,但你也不要繼續當那種善良的「老好人」了。

這是我發自內心想說的話。

因為善良並不代表懦弱、不敢拒絕和任人擺布,我覺得人應該善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有一點脾氣。

「不好意思,我幫不了你。」

在有人故意為難你時,大膽地說出這句話,果斷拒絕那個人吧。

你要知道,你要硬氣一點,才不會讓那些欺軟怕硬的人欺負你。

你要敢於拒絕,才不會讓那些心機深重的人利用你。

你要有自己的原則,才不會在生活中一直忍氣吞聲。

請做一個柔軟而有鋒芒、善良而有原則的好人吧。

.

以上文字取自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2:如何聰明善良,才能讓你做個內心柔軟,但有骨氣的好人?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429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50煮2餸1湯

心靈加油站| 中午鬆一鬆| 這就是生活(2019年4月10)

Louis Kok: 讀寫障礙 vs 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