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o Wong: 不願做「工人姐姐」工作,喊足五天的孩子
不願做「工人姐姐」工作,喊足五天的孩子
早前我帶了一個五天四夜的小學生野外遠足露營訓練 ,當中除了來了一個好特別的「血友病」孩子外,還有來了一個哭足五天的苦臉孩子。他在每逢要做營務時便會大哭起來。在營會中,實在好少會遇到哭足五天的孩子 。這孩子的哭泣背後給我們為人父母的來了一個很大的反思。
這孩子在第一天到達營地開始起營「工作」便開始哭起來……… 他在起營時大哭、在洗菜時大哭、在煮飯時又哭、在洗碗時又哭、在執背包又哭、在清潔營地執垃圾時又哭。。。。。。。還有許多許多做事場境。起初,我們以為他是掛念家人所以常常哭泣。但我經驗是,一般孩子在兩三天後便會適應,因他們與組員建立起關係玩起來,那份掛念家人的思念而哭的情感便會減退。但這孩子好特別,真的是幾乎是每逢做小組營務「工作」時,便會幾乎豪哭起來,我們眾導師實在攪不清這特別愛在做事時哭的孩子為什麼大哭得那麼利害,心中在猜:他是否感到在野外那麼熱的天氣做事好辛苦而哭?但又感到不是全部!終於我們在營會最後一天晚上孩子寫家書給父母,跟導師分享內容時「水落石出了」。
那孩子在信中的大部份內容都是描述他不明白為何一直都是在做「工人姐姐」在家工作,用文字向媽媽訴苦:原來他為著營會要是家中「工人姐姐」家務工作而哭泣。他感到不明白為什麼一個營會一直要做「工人姐姐」家務工作,自己要那麼辛苦。在他的分享中,彷彿認為自己是不應亦不用做這樣的工作,這些工作應是工人姐姐才做的。
回看孩子的反應,我們不能怪這孩子,現今的孩子確實自小便只需全心全意及全力的去「讀書」、「考試」,形成了時下大部份的新生代在「生活自立」、「生活細節」上等都大多不曉得,生活圍繞的是讀書、溫習、做功課及考試。我們下一代長在這種單一環境下長大漸型成除了讀書考試這玩意兒外,其他能力都欠奉,形成「高」分數「低」能力的現像。因為一個人的自立與自理能力、與人埋身協作的能力、在危急時判斷與決斷力、社會公義與關愛心腸等等可惜都不是在學校「室內」場境所能學到。而我更關心的是,這孩子如何看待那在家中「工人姐姐」所付出的及其背後的態度及看人價值。
他一直在做事時的哭泣,及最後自我揭示不想做工人姐姐工作的回應時,顯示出沒有感謝在家中一直在家中背後全心全意及拋下家人遠來為自己家庭打工的「工人姐姐」,以使到他們一家能「安居」,對工人姐姐付出沒有一份感恩之情;我更擔心的是那孩子會否有著一份高低視野或價值觀去看人,會否只有低等人才作家務工作,自己是主人或上等人不需要做這些,總之是辛苦而又煩的工作不是他杯茶。孩子成長看不到家是大家的,家是需要大家一同付出及做事去維繫,孩子不是家中的享受者,而是持份者需要一同做家務。我更擔心的是我遇到有不少父母想叫孩子做家務是會用比錢或誘因的「對等交換」的錯誤方向的方法。
所以在於我家的孩子,我堅持他們在小學時開始便要每天分擔及完成指定家務,因為這是他們的家,他們是有份要為家作出貢獻,絕不是享受者的身份。家,永遠是孩子自小學習如何正確看代社會及社群關係最前線。所以我非常著重我三個孩子寶寶如何對待家附近的鄰舍,如保安叔叔、清潔姨姨、茶餐廳職員等尊貴「勞力士」感恩他們為我們社區為我們的家守護我們──看見每個人的尊貴及價值。
最後,這孩子家中如果沒有工人姐姐,他會否為著做不滿「工人媽媽」,「工人婆婆」「工人爺爺」的工作而哭?如我的假設你有共嗚及沉思著,那麼我們育養孩子的目光及行動上便必需調整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