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 Kok: 讀寫障礙 vs 心理問題
《讀寫障礙 vs 心理問題》
浩仁(化名)將會升讀小二,暑假來中心接受「心理及發展綜合評估」,因為媽媽每每發現浩仁學習上非常懶散,成績徘徊在中下。媽媽親自督促孩子做功課和温習,但感到非常吃力,特別是教他温習默書時,孩子完全不上心,可以才辛辛苦苦記完的生字,過不多久就忘記得一乾二淨。
媽媽非常苦惱,自覺這樣下去,她與孩子都兩敗俱傷。她覺得孩子可能有讀寫障礙,她遂帶孩子來接受評估。
我們為他做了一個系列的讀寫障礙評估,發現只有在某一兩種能力上有輕微的問題,其餘大部份的能力都正常,這當然不足以構成讀寫障礙。
我們沒有為他做智能測驗,因為他的對答及反應不像是智力有問題。
但是,他為何這樣沒有學習動力呢?
通常小朋友沒有學習動力,是因為他們感到學習上很費力、很困難。如果不是這個問題,有可能是隱藏了一些心理問題,例如: 容易放棄,沒有自信,身心枯竭等。
經過多番診斷及詢問,發現浩仁在正常學校課時外,被安排得密密麻麻的補習、加強班。孩子早上六時半起床,一直上堂至晚上八時多,也未能休息,甚至還未吃晚飯,日日如是,生活刻版枯燥。長久下去,孩子怎能不厭倦學習,做事拖泥帶水,力不從心。
我們覺得,孩子現在年紀還小,還勉強對父母言聽計從。但浩仁的媽媽知道,只要媽媽稍為不在,監督稍有鬆懈,孩子便作起反來。我們可以預估,未來幾年,如果孩子對學習的心結不解,他的情況會惡化下去,不用到中學,最終會放棄學習。
「心病還需心藥醫」,孩子被確診有抑鬱症傾向,孩子除了要接受長期的心理治療外,家長亦需要即時重新安排他的學習時間,不能過量,並需要加入足夠的休息時間及適當的康体活動作平衡。
家長很多時有一個錯覺 : 孩子追不上程度時,只一味加強安排補充和練習,殊不知每個孩子的學習量都因人而異。如果過量,便會有反效果。反而,學習活動中夾雜着孩子喜歡的活動,孩子表面上少了學習時間,但孩子的學習會更有效率。我們須知道,就算追趕程度,學習也不能變得枯燥乏味,否則學生容易有「挨」的心態。只要有「挨」的心態,學習的熱忱也不會持久。
Author:
Dr. Louis Kok, MD, PhD
Child Psychologist 兒童心理學家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