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9的文章

Ricky Chan: 「駕長途車與處世道理」

由法國(Le Mont St-Michel)駕車14小時到德國(Ingolstadt),中途與兒子交流「駕長途車與處世道理」 今次駕長途車算較輕鬆,因車上三人都能駕車,太太駕了約一小時,兒子約四小時,即是我只需駕約七小時左右,均速每小時約140公里,中途還有共兩小時的進食和休息,對享受駕車的人來說,濕濕碎! 更高興的是有機會和兒子交流駕長途車心得。過往都發現他在高速公路上與很多駕駛者一樣不夠穩定,交談之下,原來他很小心希望將車駛在行車線的正中間,所以看見車頭偏向了左時便將軚扭右,而偏貼了右時又扭左,因此車身便不時左右搖動,不夠穏定。 了解兒子其實對自己要求很高,很認真,不希望越線(越軌),心地也很好,所以發揮於駕車上,就不停自我修正,這點我對他是十分欣賞的,比起駕車泊車也馬虎越界,不理人/要人遷就的人,好出多倍! 我亦嘗試分享駕高速長途車較穩定的經驗(因高速關係,軚盤作些微轉動,車身已有較大的擺動反應),就是不宜只望著前車或很短距離的前路,而是望向前面數架車或二百至五百米以外的距離,因這樣: (1)眼定在遠的目標,車只要向著目標駛,就不用因前面近距離的線路似乎左右變化而不停擺動; (2)望前方較遠距離的形勢,早已預料到哪輛車較慢、哪輛快將切線、哪處有慢車切入而早作準備; (3)看清前方有慢車,自己就不用加油追上後又踩煞車減速 兒子聽後立刻嘗試,只見他不到十分鐘似乎已掌握,因之後的那段路,都見比之前的穩定、順暢,內心也暗喜他的領悟力不弱,更重要是受教和肯聽意見。 後來,我也打趣說這招叫做「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用於處世也十分合適。倘若我們沒有遠見,沒有看清形勢及時局發展的能力,就只能跟著身邊人的言論、喜好、取態、變化而改變,不單無法達到自己原來的目標,反而增添時時刻刻的壓力與煩惱。 我們駕車的目標不是只跟著前車或大隊走,而是有自己的目的地,尋找最快捷、安全、直接的路線;人生亦然,我們是否有清晰的目標?有否看清大局與形勢?不停跟著身邊人走,而他們走的是否真的與我目標相同?只要路線正確,是否不應拘泥於左一吋或右一吋的是非對錯小節上而浪費自己精力又使身邊人不舒服?看清時局又何須為了對方(前車)阻著自己而憤怒爭執?因爭執就算你是對的,但最終亦無法依預期達到自己原來理想的目的! 不要以為大道理才是道理,其實日用倫常中,待人接物處的小節,才可能是體現人生真諦

10句話令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美國研究證實,最有益於孩子教養的技巧不是培養閱讀、寫作、邏輯或合作,而是「溝通」!想要讓孩子贏在起跑點,和孩子充分而正確的溝通非常重要,也對孩子的未來發展佔有持續而意義重大的地位。 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爸媽們可以多向孩子說這10句話: 1.我愛你。(I love you.) 「我愛你」包含了對孩子的愛與對此人的喜歡,也可以和「我喜歡你」一起表達。 2.你學得好快!(You're a fast learner.) 對孩子來說學習就像玩耍,從小就不吝於讚美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對孩子往後的學習態度影響愈大。 3.謝謝你。(Thank you.) 表達謝意是一種尊重對方的表現,也是重要的社交技巧,可以早點訓練孩子的知足、感恩之心。 4.我們一起來決定……。(How about we agree to……) 這是在幫助建立和家人共同討論、協調的空間,也讓「達成共識」成為遇到問題時首要的目標。 5.多說點。(Tell me more.) 教導孩子多與家人分享他們的想法、感受和點子,家長同時也要學習傾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在乎。 6.我們一起閱讀。(Let's read.) 和孩子一起閱讀除了可以促進親子關係,也能夠培養孩子熱愛閱讀的習慣,同時書本也提供了兒童認識世界、學習成功的途徑。 7.我們都會犯錯。(We all make mistakes.) 無論是誰犯錯,爸媽都應透過日常事件讓孩子理解沒有人是完美的,重要的是如何負起責任並從錯誤中學習。 8.我很抱歉。(I'm sorry.) 向孩子認錯也是父母應該試著學習的,或者多三思而行,避免需要道歉的狀況發生。 9.你覺得呢?(What do you think?) 在家庭對話中讓孩子表達意見,練習做決定並對自己的決定負責,此外,「表達與要求所想要的東西」也是孩子在人生中相當重要的功課。 10.可以(Yes.) 很多家長習慣跟孩子說「不可以……」限制孩子的言行,但是換個角度創造「可以……」的情境,有助於孩子心理發展,甚至你會發現其實不需要常以「不」來開頭。 文:中時健康 李亞蓮 圖:翻譯吧 Inga W.

網絡文章: 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期,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級!

決定孩子一生的關鍵期,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級!(上) 家長們都很關注孩子的「起跑線」,關注孩子的國小升國中、基測、學測,認為這些才是對孩子一生至關重要的節點。其實,有一個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期,被大多數家長忽略了,那就是孩子四、五年級的時候。 【孩子情感、情緒的突發期 防止孩子形成叛逆的個性】 孩子一般在10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崛起,他們強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們當作大孩子。但很多父母不瞭解孩子這一心理,仍把孩子當小孩子看待,因此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因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與父母作對。 父母們不要認為孩子故意與你作對,只是單純的不聽話行為,其實背後隱藏著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層原因。 自我意識正處在形成期,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並且總是固執地認為自己才是對的。但由於生活和社會經驗的不足,孩子的觀點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或是錯誤的,因此,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也會讓孩子的情緒、情感發生很大的變化。 面對這一情況,家長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 一、找出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 孩子會出現「煩死了」、「好煩呀」之類的話語,而且這類話語的數量會一直上升。很多孩子在作文裡說出了他們的心裡話。 一個孩子說:「媽媽讓我穿的衣服總是我不喜歡的;我喜歡長髮,媽媽卻讓我剪成短髮……媽媽這都是不尊重我的表現。」 另一個同學說:「爸爸媽媽不讓我和同學玩,不讓我讀我喜歡的那些課外書。他們好像永遠都不相信我。」 其實,孩子的煩惱並不僅僅是針對玩具、衣服、髮型,或者是課外讀物,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當孩子真正的到理解和尊重之後,他的一切消極、叛逆的情緒都會消失。 正處於情感的突變期,他們容易生氣、發火,但他們也容易感動。與送給他們昂貴的禮物相比,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更能讓他們感動。 ● 二、允許孩子適度表達自己的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10歲左右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經由家庭轉移到了學校,同學之間的關係和友誼將成為影響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科學的方法應當是這樣的: 面對孩子表現出的悲傷或軟弱,父母一定不要呵斥,應該讓孩子盡情地發洩心中的鬱悶,只要孩子發洩夠了,他自然會恢復心情的平衡。 當然,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説明,父母應該及時安慰孩子,用相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

黃桂林教室: 建立良好工作關係

建立良好工作關係 職場內個人的工作表十分重要,除了有實力外,懂得人情世故、處世技巧也不容視。能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無論去到哪個部門都受歡迎,前途發展可謂一片光明。 職場內人事複雜,眾多的工作關係中,首要與你的直屬上司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因為你的表現是否得到認同、年終時候的員工表現檢討,還有升職及加人工等,都直接受到這位頂頭上司的影響﹔所以絕對不能只顧埋頭苦幹,默默耕耘。 要與上司密切溝通,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應考慮下列的相處方法﹕ (1)樂於接受上司分派給你工作,有不明白或不清楚的地方,即時提問,切勿自作聰明,隨意作出回應。提出問題,要令上司感到你工作投入,態度認真。 (2)處處表現出自己有獨立處事的能力,不過要讓上司知道你的進度,定期匯報工作情況,並在期限內完成。若未能如期完成,必須預先告知上司,此舉會令上司感到你工作有分寸,你已盡了努力,出了問題也非你一人之過。 (3)永遠不要讓你的上司有「意外」驚喜﹗並非每一位上司都能接受突如其來的事情或安排。聽到任何有關公司部門的消息、情報,不妨轉告上司,並以關心公司前景及員工情緒、士氣為大前提,表示你對公司的熱切關注。 (4)向上司提交合邏輯及簡潔的工作報告,必要的事也必先請示上司,保持高頻密度的溝通接觸,建立互相信任的關係。 (5)永不搬弄是非,也不揭任何同事私隱,謹記﹕「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必以是非做人情,因為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 (6)切勿恃熟賣熟,當你與上司經常有溝通時,也要有分寸,保持「既親善又有距離」的上司下屬相處關係。

FB-教養不正經: 黑臉/白臉都是愛呀!

【黑臉/白臉都是愛呀!】 我們家的教練爸爸因為工作的關係常駐南部, 要不然就時不時的出國訓練或比賽, 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大概就只有週末, 所以很早以前,我們就約定好教養上的分工方式。 老師媽媽對小學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有很多的參考範本, 就會比較清楚這個時期的小孩心理或生理上的變化曲線, 再加上和小六男(就是先前的小五男喔😁)每天生活在一起, 所以「生活規範」就由老媽來建立, 如果出現異常, 就直接由老媽出手「修理」, 換句話說, 老媽扮演的就是「黑臉」😑 朋友們一聽就說: 「噢! 那好人不是都給爸爸當就好了?🙄」 頗有替老師媽媽抱不平。 😊其實關於「黑臉」「白臉」的角色分工, 我和教練爸爸可是早就溝通過了。 扮演「黑臉」, 也就是建立規則的馬麻因為和兒子相處時間比較久, 清楚著小六男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底下藏的玄機, 他那小肚腩裡藏著彎彎繞繞的鬼主意都逃不過老媽掐指一算, 當然就由老媽來擔任「生活指導員」。 但是過了繃得緊緊的五天, 小六男難免會來脾氣、有抱怨, 老媽心裡的小火山也沸騰到爆點, 這時懷著濃濃思家之情的教練把拔正開心地搭著高鐵北上。 一回到家, 教練老爸非常有默契的擔任及時救援, 哥兒們的攬著兒子聊聊一個禮拜的趣事, 捏捏揉揉小肥肚裡憋的悶氣, 再打幾回合電玩, 讓小六男嘟著的嘴終於咧開大笑, 就適時延續老媽在電話簡訊裡事先告知的家庭戰爭, 軟性輔導兒子了解老媽的用意, 還不斷的說著老媽其實都是出於愛呀! 等到安撫了兒子, 接下來場當然就是哄馬麻開心啦! 教練老爸雖然每次都只能停留兩天的時間, 但是每每「有備而來」,所以效果顯著, 週休兩天,一家三口還是能保有「快樂幸福」的時光哩! 其實「黑臉」的我一點也不委屈, 即使前一秒才和兒子因為意見衝突兩個都不開心, 但我有更多的時間是可以抱著他說說我有多愛他❤️ 「白臉」把拔和兒子相處的時間已經夠少了, 如果還因為管教、板起臉孔, 更會讓兒子排斥一回家就兇巴巴的老爸, 時間一久就很容易成為家庭關係的「局外人」呢! 其實, 「黑臉」「白臉」的教育方式都是出於愛, 只要我們能出於智慧,保有理性, 讓「管教不出於憤怒,呵護不陷於寵溺」, 孩子都能在我們用心經營的環境中幸福的長大唷! #我愛當黑臉啊 #

薛玉女輔導員: 受冤的小孩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家庭支援服務中心 受 冤 的 小 孩      薛玉女 姑娘       輔導員 一位細心體貼的母親接到就讀小四的兒子軒軒(化名)的電話,電話中只聽到兒子傳來的哭泣聲,哭過不停。母親聽到兒子那激動的哭聲,既心慌又焦急,立即問他:「發生甚麼事?不用怕,慢慢告訴我……。」當母親知道了原因,心裡感到憤怒,但同時告訴自己要仔細想想如何妥善處理。事源軒軒在課堂上收到英文老師派回的測驗卷,在講解各題的答案時,他發現自己所答的一個答案是正確的,但被老師打了交义,於是上前告訴老師,示意自己是懂得回答那題目,並可取回應有的分數。沒想到老師的回應是:「你怎可以對卷時自行更改答案!你看這裡有擦過的痕跡……。」軒軒被老師這個反應嚇呆了片刻,然後很堅定回答他:「我沒有!」 這老師不單沒有因學生的反應而停下來,理性地想一想其他的可能性,例如:那擦過的痕跡可以是測驗過程寫錯了而要刪改,為何斷言是對卷時刪改呢?他還煞有介事地要找出人證,走向坐在軒軒附近位置的同學們,逐個問他們,剛才有沒有見到他用擦膠改答案,同學們也堅定回答:「沒有!」老師彷彿誓不罷休,要證明軒軒是作弊而不接受自己有機會錯誤批改。於是,老師向訓導主任投訴軒軒,並要求介入事件。 訓導主任便召見軒軒並以威嚇態度說:「你的作弊行為,一是承認,不然會被重罰 !」軒軒面對如此高壓的環境,心想:「自己沒有做錯,怎去承認!現在還要反過來冤枉我」。他感到很氣憤、很難受、很傷心!他回到家裡哭了一整晚,母親看見兒子如此冤屈,感到很心痛,自己也滴下眼淚來,並告訴兒子:「爸媽相信你,明天會到學校與他們詳談此事」。 這對父母向校方表達他們對此事的所想所感,校方也表示認同,過了幾天,校長與英文老師一起面見軒軒,表示相信他沒有自行刪改答案。軒軒在他們未面見之前,每天一想起這事,就禁不住淌 下眼淚,直至校方表示相信為止。事後體貼的母親問孩子覺得感受如何,孩子流露著釋懷了的面容,並回答她:「沒有想過原先以為簡簡單單公道地取回那一兩分的事,會弄得如此大件事」。 然而,另一位故事主人翁小桃(化名)卻沒有軒軒那樣幸運。年過四十的小桃憶述當年就讀小二,有一天,班主任接過班長所集齊同學的功課簿,發現沒有她的,於是問她:「妳為何欠交功課,這裡沒有妳的功課簿」。小桃回答班主任:「我有交的!」班主任只問在坐同學一次,有沒有人見過小桃的課簿,全班

鄧明儀: 猶太父母的智慧教養

【#好文重溫】猶太父母的智慧教養 當大部分家長與孩子仍在參與那場歷時年半的「搶直資私小」、「大抽獎」、「叩門」爭奪戰時,另一邊廂走國際路線的家長亦未見可置身事外,最近馬不停蹄的出席將於今明兩年落成的國際學校,像Malvern College 、Shrewsbury International School、 Spanish Primary School、Dalton School HONG KONG、Chinese Academy Primary School、Stamford American School等家長會。 稍有經濟能力的尋常人家都希望子女能愉快學習,何況一眾名人對國際學校的活動教學更是趨之若鶩,早前就有報道指,千嬅為獨子Torres選定老牌名校英基,而陳豪更走非主流中的另類,為大仔Aiden選了香港猶太教國際學校。於是,猶太教學忽然成了家長群熱話:到底猶太人如何教出兩成諾貝爾得主,以及愛因斯坦、馬克思、佛洛伊德等數學天才及大思想家? 猶太人在經歷多次民族遷徙、種族屠殺後,仍能掌握全球經歷命脈,不僅因為他們從小給孩子灌輸理財力,而是從小給子女培養思考力。他們認為理財是必備的素養,知識是生存的力量,所以與其給孩子金錢,不如教子女獨立思考。 他們會從孩子一歲開始舉行「甜吻書」儀式,植根書能帶來甜蜜生活,既是智慧也是財富的觀念。猶太爸爸的生活日常,離不開跟子女一起閱讀、討論問題、引發思考、鼓勵發問;猶太媽媽則會從生活中教理財,讓子女從小格價、採購、記帳,甚至在六、七歲開始做點小生意,從而學習能吃苦、不浪費、負責任、守信用等美德。 可惜現代不少華人父母都有「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念,因此炒貴刁不能辣,學校不能有石級,跌痛了要呵,書包工人揹,錯了父母爭道歉,八達通一「嘟」更是要風得風,漸漸養成一班長大後不能受氣、不善理財、不懂惜福的傢伙。然而,正如猶太法典有段名言:「對待子女,永遠要用左手把他推開,用右手將他拉近。」與其授之以魚,何不學習猶太人授之以漁?

神老師&神媽咪: 什麼是"公平"?!

妹妹剛上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在走廊上跟我巧遇,她好開心的飛奔過來抱住我,好像好幾天不見那樣開心,旁邊有個同學拿著妹妹的考卷,追著問她為什麼沒有訂正,妹妹躲在我背後說:「我不會寫...」 上了小三,我赫然發現跟低年級完全不一樣,除了導師的國語和數學外,還有英文、社會、自然、電腦、音樂、美勞、體育....國語、數學都在資源班上課,其他的科目在班上上課。我要怎麼面對這麼多的老師讓他們懂妹妹的讀寫障礙?雖然開過IEP,資源班老師也都跟各科老師討論過妹妹的狀況,可是聽說過「讀寫障礙」和實際面對差距真的很大。 老師們都說了解妹妹的能力了,但是還是給了她滿滿文字的考卷,她只能亂猜亂寫,面對極低的分數,她能做的是一題一題抄寫訂正,看到她努力仿寫卻鬼畫符的字,一個一個被描了紅字,妹妹只能紅著眼眶擦掉重寫、擦掉重寫。 我沒有想要違反訂正和罰寫的規定,只是不知道一個連名字都不認得的孩子,要如何面對一張完全看不懂、滿是文字、幾乎全錯的考卷。 跟她的一位科任老師討論上課抄寫筆記的問題,我說想要找助理員來幫忙,那老師說應該要讓妹妹自己抄,說這樣她才慢慢能懂字,寫久了就會了,不能養成她依賴的習慣。我們抄寫一整個黑板的俄文,看不懂任何一個字,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抄寫,連老師講解時都在抄,抄久了,就學會了嗎? 申請了助理員,卻被要求要坐在教室最後面,說不能養成孩子依賴的態度.... 幾年前班上有個生病的孩子,他的身體因為生病的關係行動不方便,肌肉萎縮造成連握筆、拿湯匙都很困難,我們一度以為他會因為生病而離開,那學期他有兩科不及格而且分數極低,我詢問科任老師,老師說:「他都不交功課、也沒考試,我怎麼給他分數?」 這樣說對,也不對。 腦傷的關係讓他沒辦法專注,雖然沒看著黑板但是能坐在教室裡聽課,能不吵鬧想離開教室已經是他能做到的最好,因為生病肌肉萎縮功能退化,要端坐一整天談何容易?這孩子能來上課真的已經是最大的努力。每天看到他努力跟病魔對抗的樣子,看他每天為了其他孩子理所當然的動作而奮鬥,真的很捨不得。 所以我的課給他的標準就是能夠出席、能夠照顧自己,坐在座位上盡力聽講。 沒有交作業、沒有考試,卻給了生病的孩子分數,對其他孩子不公平?用一般孩子的標準來評量這些生病的、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對他們也公平嗎? 給孩子能力無法承擔的作業、處罰和要求,得不到任何學習的成就感,只能讓這些辛苦的孩子放

侯文詠 :4、5百個瀕死的人告訴我一個真理

我收到一個母親的信,她的孩子各方面表現都非常優秀,看了我的幾部長篇小說後,不但成績一落千丈,情緒也愈來愈不穩定,他希望我跟孩子談談。 那個孩子看了《危險心靈》後,對教育有很多意見,很挫折,他崇拜小說中用自殺結束生命,表達對教育抗議的沈韋,他想用沈韋的方式表達青春期的不滿。 我跟孩子說:「如果你還不能改變這個社會,不能幫學校做什麼事,那請你先幫你自己做一點事。你要好好長大,用能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好好長大,讓自己變成一個幸福、有能量的人,有一天,才能用同樣的方式,扭轉世界的自私、墮落與黑暗,才能夠對你自己、對你的社會、對你的國家有真正的貢獻。」 我的人生當了十幾年醫生,一直到三十七歲才勇敢聽從內心的召喚,棄醫從文。 每一次演講總有人問:「你怎麼知道自己選擇是對的?」「你後悔過嗎?」從醫生到作家,從來不是二擇一這樣單純的選擇題,但我非常幸運,在很年輕的時候,在癌末病人身上,看見人生真正重要的價值。 我當主治醫生時大約三十歲,被派去做癌末病人的疼痛照顧。我發現,我們每天最忙著追求的,包括財富、名氣、地位等,到了人生最後階段,沒有人在乎,我送走四、五百個病人,沒有人跟我說他要更多錢、更多的地位、更高的官階。 他們在乎的是關係,跟父母、跟孩子、跟配偶、跟親人的關係;或是他們在意關係不圓滿,他覺得對不起別人、想跟某人道歉。他們也在乎,人生走一遭留下什麼?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是什麼? 當四、五百個瀕死的人都跟你講一樣的話,你就會理解,這是真理。 這些病人給我很堅定的價值:總有一天我也會走到人生盡頭,回顧這一生時,我怎麼去看待我的人生? 選擇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年過半百,我益發覺得,困難是禮物,人在最困難的時候做的選擇,才決定了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 所以現在我面對困難抉擇都非常珍惜,因為正在決定我是個怎樣的人。 #侯文詠 #生命教育 #誰說醫生只能做醫生 #誰在主宰自己的人生

Louis Kok: 讀寫障礙 vs 心理問題

《讀寫障礙 vs 心理問題》 浩仁(化名)將會升讀小二,暑假來中心接受「心理及發展綜合評估」,因為媽媽每每發現浩仁學習上非常懶散,成績徘徊在中下。媽媽親自督促孩子做功課和温習,但感到非常吃力,特別是教他温習默書時,孩子完全不上心,可以才辛辛苦苦記完的生字,過不多久就忘記得一乾二淨。 媽媽非常苦惱,自覺這樣下去,她與孩子都兩敗俱傷。她覺得孩子可能有讀寫障礙,她遂帶孩子來接受評估。 我們為他做了一個系列的讀寫障礙評估,發現只有在某一兩種能力上有輕微的問題,其餘大部份的能力都正常,這當然不足以構成讀寫障礙。 我們沒有為他做智能測驗,因為他的對答及反應不像是智力有問題。 但是,他為何這樣沒有學習動力呢? 通常小朋友沒有學習動力,是因為他們感到學習上很費力、很困難。如果不是這個問題,有可能是隱藏了一些心理問題,例如: 容易放棄,沒有自信,身心枯竭等。 經過多番診斷及詢問,發現浩仁在正常學校課時外,被安排得密密麻麻的補習、加強班。孩子早上六時半起床,一直上堂至晚上八時多,也未能休息,甚至還未吃晚飯,日日如是,生活刻版枯燥。長久下去,孩子怎能不厭倦學習,做事拖泥帶水,力不從心。 我們覺得,孩子現在年紀還小,還勉強對父母言聽計從。但浩仁的媽媽知道,只要媽媽稍為不在,監督稍有鬆懈,孩子便作起反來。我們可以預估,未來幾年,如果孩子對學習的心結不解,他的情況會惡化下去,不用到中學,最終會放棄學習。 「心病還需心藥醫」,孩子被確診有抑鬱症傾向,孩子除了要接受長期的心理治療外,家長亦需要即時重新安排他的學習時間,不能過量,並需要加入足夠的休息時間及適當的康体活動作平衡。 家長很多時有一個錯覺 : 孩子追不上程度時,只一味加強安排補充和練習,殊不知每個孩子的學習量都因人而異。如果過量,便會有反效果。反而,學習活動中夾雜着孩子喜歡的活動,孩子表面上少了學習時間,但孩子的學習會更有效率。我們須知道,就算追趕程度,學習也不能變得枯燥乏味,否則學生容易有「挨」的心態。只要有「挨」的心態,學習的熱忱也不會持久。 Author: Dr. Louis Kok, MD, PhD Child Psychologist 兒童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