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博士: 與其針峰相對,不如感受對方的苦
華山博士: 與其針峰相對,不如感受對方的苦
關於父母相處,很多子女覺得難以拿捏健康界線:如何擁有自己的空間同時又能尊重父母?如何忠於自己同時又不令父母失望?
譬如,Jenny婚後和丈夫父母同住,她覺得丈母娘十分操控,經常干涉她的私生活,令她反感,雙方多次吵架。丈母娘最近投訴Jenny房間混亂,必須收拾整理,還說:「妳住在我家,就得遵守我家規矩,妳經已結婚,還經常和男人聊天,我好幾次聽到你夜深和男人聊電話,好易令人誤會,請你檢點些。」
Jenny相當憤怒,反擊說「謝謝你的提醒,房間確實混亂,因為妳兒子十年前的物品都囤積,他習慣了這種混亂,麻煩你提醒一下他。還有,和我通電話的,都是我的老朋友、好兄弟,請你放心,我非常專一。你兒子就經常和女孩私下通訊,不如你也多規管他吧。還有前幾天,我看見老爺在公園裡和一個女人聊得眉飛色舞,你不如多看管他吧,要他遵守你家裡的規矩呀!」
我對Jenny說,你有點囂張,而她也承認,但原來丈母娘即時就回她「男人逢場作戲好平常,我忍得住,婚姻才可維持這麼久。」
誰料Jenny還不服氣,繼續反擊「對呀,那我們女人也可以逢場作戲,妳也不要太認真喔。」
我對Jenny說,與其針峰相對,兩敗俱傷,不如換個角度,感受對方背後的痛苦:丈母娘管不了丈夫和兒子,其實十分沮喪,難怪她將自己的痛苦投射到媳婦身上。不如妳嘗試關心一下她,對她說「我想老爺也添妳很多麻煩,妳的處境也不容易。」
真正的關心和雙贏,不在於行為,而是我們的心態和出發點。
丈母也是父權社會的受害人,所以與其婆媳兩個女人互相鬥爭和對抗,倒不如嘗試理解對方的苦,明白對方並不是在針對我,大家其實是同坐一條船,彼此才容易創造多贏。
2019年1月9日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