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珮琪姑娘: 獎與罰

大家好,我係中女媽呀! 
唔知大家面對小朋友一d唔太好嘅行為時會點樣協助小朋友去糾正呢? 中女媽遇到阿仔d難搞行為都試過不知所措,因為日日哦佢鬧佢都冇用,小朋友話唔理就唔理。但中女媽又唔會為左呢d小事去打佢㗎。。。

好彩,我地採用左獎與罰嘅制度,實行左5輪已經令小朋友明白父母對佢響行為上的要求,之後就算冇再設立獎勵,佢都冇左之前嘅壞習慣。

如果你都有需要為小朋友設立獎與罰制度,不妨聽下呢篇文章,把握好重點,令你同小朋友都可以從中達到你地嘅目標啦!


【獎與罰】文珮琪姑娘(樂苗坊中心主任及註冊社工)

想協助孩子改善行為問題,獎勵和懲罰是最普遍使用的方法。與家長傾談時,很多家長都表示他們的孩子獎甚麼也沒用,罰甚麼也無效,究竟問題出現在哪裏呢?
 
獎勵計劃
1.目標清楚具體:孩子容易明白具體而非抽象的事情,所以在獎勵表中宜直接舉例家長希望孩子改善的行為(例如:不打人、20分鐘內完成午餐、8時前完成功課等等),不要舉出一些抽象而多拗撬的項目(例如:專心、不發脾氣、乖等等),孩子很難掌握並作出改善。

2.禮物不需太大,但要快結算:如家長選擇以獎勵計劃鼓勵孩子,宜每周作結算。例如逢星期日為一周作結,家長可為孩子定立3個行為目標,7日為限,如孩子有16粒星星或以上就獎勵零食一包。孩子欠缺耐性完成太長的計劃,太大的物質獎勵又容易令他們變得物質化,所以家長宜以零食或親子時間作獎勵。

3.協助孩子達標:家長的角色是鼓勵孩子做到既定的目標,而不要變成威迫利誘。當孩子未能成功時,家長可回應:「今天雖然你未能拿到星星,明天要繼續努力啊!」
 
運用後果
另一方面,家長可運用後果令孩子改變。我會使用「後果」代替「懲罰」一詞,因為我希望孩子學習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主動),而非被懲罰(被動),被懲罰的感覺往往帶來更大的負面情緒。

1.後果不宜太大:家長常以為後果越大越好,認為罰得小等於沒有用,其實並不正確。試想想如果大人遲到一天便被扣減整個月的勤工獎,再勤力的員工也不會努力工作了。所以,當孩子選擇了做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時,扣減3至5分鐘電視電腦時間或一些零食便可,不宜扣去整個電視時間甚至丟掉孩子的玩具。

2.後果宜即時或當日執行:如果扣減將來才發生的事情(例如周末的活動時間),家長和小朋友也容易忘記,減低孩子學習承擔責任的果效。

3.執行時語氣要溫和堅定:家長要留心執行後果時的語氣,不需要提高聲線或語帶責備,因為責備會令孩子變得反叛,只要堅定地執行已說明的後果便可以。

獎罰能有效地運用,再加以家長的欣賞、信任和鼓勵,孩子的問題便會慢慢改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50煮2餸1湯

心靈加油站| 中午鬆一鬆| 這就是生活(2019年4月10)

Louis Kok: 讀寫障礙 vs 心理問題